无论是企业内部推行非生采购过程中,还是与外部同行交流,都经常会提到非生采购物料编码,大家对如何编码,还饶有兴趣,今天就跟大家来谈一谈我的看法。
首先,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,编码的意义是什么?
我想不外乎有如下
1. 确保物料的唯一性、准确性;
2. 便于追溯、辨认;
3. 提升效率;
为达到以上效果,首先,我们必须要有可操作的编码规则,什么才叫“可操作”?这个规则不能过于简单,假如只有数字、流水号,则失去辨认的作用。但如果过于复杂,赋予编码太多含义,也是不可取。假如把类别、材质、尺寸、重量、颜色等物料信息都植入编码中,以期望通过一串编码来替代物料描述,这当然是太过天真了。
其次,为了确保编码的统一性,必须指定人负责代码开设,一个入口统一管理,这一点相信很多企业都做到。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几家企业能做到指定人负责编码的维护,也没有维护规则,所以物料库的代码只增不减,日积月累,只要一导数据,就把服务器给宕机,而且越来越多的出现一码多物,一物多码的囧况。
从以上两方面不难看出,物料代码的存在是需要成本的,而且还有风险。一旦依赖上它,欲断还乱,该怎么办?
其实,非生物料的特性决定了它本身就是多变、不确定、而且重复购买率低,大家可以稍为统计一下非生物料的重复采购率,一般不达50%,为什么?在卡拉杰克矩阵里,非生物料属于杠杆、日常维度的居多,所以采购策略使用的不是招投标就是平台整合,那么就注定了厂家或品牌并非长期固定,而是小步迭代、更新,也可以理解我们常见的“爆款”,当然,这里面所谓的迭代,并不一定更换产品或型号,也包括改变最低包装数量等非功能性变更,如果以编码来管理的话,拿签字笔来举个例子:
同样是0.5黑色签字笔,一支装、两支装、六支装是不是都必须要分别给出编码呢?假如还有A品牌、B品牌…… ,红色、蓝色…… ,想想,光是0.5这一个规格的签字笔就要多少个编码才足以支撑?而无论是使用者还是采购员,这个码对TA们来说,有意义吗?他们会因为缺了这码而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吗?相反,事实证明,还真的有因为有了这个码,而屡屡买错了东西的,为什么?因为一物多码、一码多物呗。
讲了那么多,假如没有码,我们怎么提采购需求?怎么确保不买错东西?那么,我想问大家:我们在某宝、某东上剁手时,有因为没有编码而不知道买什么吗?没有!
有因为没有编码而下错单、到错货的吗?当然没有!
也就是说,编码对于非生物料的采购的唯一性、辨认性、高效性,并没有太大关联。既然跟编码没有关系,我们就不要对它再念念不忘了,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非生采购达到上述三性的效果呢?
1. 对于服务类及固定资产类,建立品类描述的模版。这项工作一开始是艰难,但是随着模版积累的越丰富,这条路却越走就越轻松。
2. 对于常规物料类,走目录化采购,有图有真相,剁手党最喜欢,又怎么可能下错单呢?而采购又可以把定商定价工作前置,日常只需定期维护目录品类,从按单采购往战略采购转变。
3. 对于非常规或维修类物料,以平台整合模式,现在社会上这类专业平台非常多,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与平台通过接口实现对接,尚未具备条件的企业,也可以以企业帐号方式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