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三银四跳槽忙,跳来跳去跳出伤。
那么,采购职业经理人该怎样跳槽才能跳得好呢?
做采购时间久了就有点职业病哈,大家别而嫌弃。
跳槽这事和采购过程一样,看透了就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。没有最好的,只有最合适的。
职场初期,作为职场小白,可以说没有什么谈判筹码,唯一就是寄希望于别人看重你的潜质。随着经验的积累,能力的提升,过去待的平台与取得的成绩就变成了谈判筹码,取得的成绩越大,选择的自由度就越大。
采购过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对需求进行管理,搞清楚了需求才能选择到最合适的。
毕竟合适不合适这事只有脚知道,那么我们的脚丫到底多大码?要选什么样的鞋呢?
找到诱因,探本寻源
首先要搞明白让你萌发跳槽的原因是什么?原因不同,目的就不同;目的不同,选择自然不同。
一成不变的工作让你渴望新鲜有挑战性的工作;职位晋升到了天花板,换个环境谋求职位的晋升;从大而规范的平台换到创业型平台,成就一番事业;职场环境不喜欢,要换个喜欢的;现在职位薪水太低,想换个高的……
一时冲动还是长期困扰?
一时困扰就先放放,可能换个时间段、换个聊天对象,或者目前面临的难题解决了,想法也就随之改变了。
如果是长期困扰,就可以考虑下一步了。
正本清源,有舍有得
每个人总有些期望与梦想:比如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;比如谈笑有鸿儒、往来无白丁;比如功成名就;比如啥也不做,混吃等死;再比如谁也莫挨老子,老子赤条条来去无牵挂……
停停停,再说下去,连娇妻美妾官运亨通的话都出来啦!快醒醒,醒醒,别逼我兜头一盆凉水泼下去。
好吧,好吧,毕竟活儿少钱多离家近、自由自在还不受委屈的工作,连玄幻小说的作者都不敢这么编。
跳槽这事可不是“意淫+白日做梦”,第一步就是要剔除幻想,脚踏实地的扪心自问一下:到底想要什么?
大平台、Nice的上司、高职位、高薪水、离家近、宽广的发挥空间、工作清闲……
这一堆的目标里面最看重哪一个?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,吃鱼还是要熊掌?
世间的一切都在背后标好了价格,等你去换,就看你肯不肯。
虽身若飘萍,但心安即吾乡
选择在哪里工作,基本上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状态。
南方与北方相比,经济发展的味道更浓。
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多、薪资相对较高,但生存压力大,上下班耗在路上一个小时都是短的。
二三线城市生活节奏较慢,工作机会相对较少,接触新鲜事物的时间较晚。
如果结了婚,尤其是有个娃儿,那就要考虑更多:父母亲身体是否健朗?娃儿是否有人照顾?娃儿上下学接送,作业辅导……
生活除了诗与远方,更是一地鸡毛的鸡零狗碎。
我们抬头可以望见漫天星辰,但双腿却只能脚踩大地。
选我想要,要我所选
跳槽找工作千万不要搞成拉郎配般的随遇而安。除非你特别佛系的认为无论好坏皆是缘分与修行。
你我皆凡人,要吃喝拉撒,有喜怒哀乐。
从规模上来分,无非三类:标杆型大企业、创业型小公司、变革中努力拼搏的中小型企业。
标杆型企业:制度流程比较健全,运营稳健,比较重视人才培养;同时,竞争激烈,上升空间狭小,上下级关系分明,工作面窄。
变革中的中小型企业:取得了一定的业绩,有较好的上升空间,制度和流程正在建设中或变化中,职责划分正趋于正规化。
创业型小公司:基本上没有什么制度和流程,更多的依靠自觉和个人能力,工作压力大、节奏快,工作面宽,一个人兼任几个职责,上升空间大,但随时在破产的边缘徘徊。
从性质上来分,也是三类:外企、国企、民企。
外企:系统化管理,职责明确,管理正规,但权利有限,可操作空间小。
国企:上下级制度森严,讲政治多过讲绩效。
民企:决策迅速,灵活多变,可能老板英雄主义,可能家族氛围较浓,可能制度流程规范性上欠缺,可能职责不明确……
但总起来讲,也没有太大的区别:外企到了高层职位更要讲人际关系,有时候国别和种族的差异连人际关系也无法缝合;国企如果进行变革,那也是尖刀一般民企的存在;民企做大了,和国企也没有太大区别。
没有最好,只有比较合适。
年轻人最好先去标杆性大公司待几年,也能方便快捷学习到职场所需的必备技能。年轻的职业经理人呢,则恰恰相反,他们最好找到成长中的潜力股,与企业共同成长;因为成长型企业需要更多的体力和精力,需要突破性的创新。年龄略微大点的职业经理人最好去变革中的企业帮忙建制度和流程。
搞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,然后拿别的去换,如是而已。
有条不紊,善始善终
与老东家交恶是最愚蠢的做法。江湖很小,要爱惜自己的羽毛。
哪怕夫妻和离,也是一别两欢,各生欢喜。
如果公司有比较重要的项目正在进行中,最好等项目结束后再离职,就算是等不到项目结束,也要等公司找到合适的交接人员以后。
当然,如果有年终奖的也要算好时间,不要让自己经济上受损失。
来源:品智采购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