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点其实类似,只是为了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,而不是强制在流程中加入这些要求。很多公司都有关于潜在新供方导入的流程,但本文中有些观点,可能是很多公司没有的
前期商务接洽
在潜在供应商进入SQE的视线之前,商务接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。通常这一部分工作由采购来完成,对供应商的价格、付款周期、交付等相关工作做相应的评估。在这个阶段,一部分不合适的供应商已经被淘汰,当然也包括一些质量可靠的供应商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,价格可行性也是属于项目可行性的一部分,价格不可行,项目也就无法进行下去。
供应商资料审核
⊙没有体系证书
⊙没有通过环评验收,随时有被关闭整顿的风险;
⊙营业执照里的经营范围与定点范围不一致;
⊙营业执照里的所谓经营实体,可能只是一个空壳公司,谨防空手套白狼的那种;
⊙财务不健康,存在经营风险
讨论潜在供方审核的可能性
不具备设计能力的新供方进入了候选当中(要求:有设计能力);
新供方只有模仿能力,不具备原创的设计能力,例如B点供应商(没有做过完整的自主开发项目);
新供方只做售后市场,没有完整的项目开发,满足不了VDA6.3 P1的审核要求;
做售后市场的新供方,其质量能力太差,没有前端市场质量控制经验
将这些差距,呈现给团队相关人员,来决定这些供应商是否有必要进入下一轮审核的可能性。显然没有人会赞成,通过浪费公司资源的方式,去审核一个已经非常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新供方。
接下来的流程
在写第一篇的时候,黄老师就非常善意地提醒我,一篇文章不要太长,最好1500~3000字,我这个人最懒了,能满足最低要求的,绝不多写一行字。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的,那就来个小结凑数,当然不能只凑数,还是要来个点晴之笔。画龙不行,画的是蛇,也需要有眼睛来观察。
本文标题写的是拒绝不合适的供应商,却又是按流程的方式来叙事。看似两者无关联,核心都是淘汰不合适供应商的过程。这也是丛林法则的一种体现现象,适者生存,强者更强。
作者:林凡 来源:制造学习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