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仓库管理中,很多人认为全面库存管理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方式,不少仓储工作者不断引进这一管理方法,那么它与供应链库存管理有什么区别呢?
全面库存管理(TIM)当然不是仓库管理(WM),这是毫无疑义的。全面库存管理既继承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,同时又是对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提升。全面库存管理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,它把纷繁复杂的传统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简单化,它时时刻刻都是以“库存控制”为焦点,来分析、解决供应链管理的问题,并依“库存控制”为根本出发点,设计、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,提升供应链管理绩效。全面库存管理对“库存控制”的定义是,在保证及时交付(OTD)的前提下,提高库存周转率(ITO),降低呆滞库存风险(E & O)。以全面库存管理为基本前提,就是为了突出供应链管理存在的根本目的,那就是首先服务好客户,没有客户,没有需求,供应链管理就没有必要存在。所以,我有的客户说,“全面库存管理不是供应链管理项目,其实是个销售管理项目”。全面库存管理包括对客户服务的及时性、弹性以及服务水平的分级管理等问题。为了达到全面库存管理的目的,我们就需要分析客户的种类,分析客户的需求及产品生命周期,并依此决定客户服务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相关流程、组织架构,最终设立不同的库存策略– 生产库存、采购库存及成品补货策略。这一系列的库存策略,决定了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长度及宽度,并通过库存这个“粘结剂”来驱动整个链条的各个流程及运作。要求企业管理,从高层到底层,从企业的董事长、CEO到普通员工,大家在日常管理活动中都必须树立一种库存管理的意识与概念。这种提醒企业从上到下,要时刻关注库存问题,而且要全员关注,也就是全库存管理意识。提倡全员库存意识的目的也就是提倡企业的全员参与库存管理问题,为库存既是企业的流动资产,同时库存也占用了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。如果公司领导不重视库存,或者库存意识淡薄,那下层员工将会认为库存工作并不是那么重要,便也不会过多重视库存问题,从而导致库存问题严重。通过分析客户的种类,分析客户的需求及产品生命周期,并依此决定客户服务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相关流程、组织架构,最终设立不同的库存策略 – 生产库存、采购库存及成品补货策略。这一系列的库存策略,决定了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长度及宽度,并通过库存这个“粘结剂”来驱动整个链条的各个流程及运作。总之,要想做到全面库存管理,需要有全员库存意识以及全员参与,并把服务客户放在首位,才保证良好的库存运转。
及时交付(OTD)包括对客户服务的及时性、弹性以及服务水平的分级管理等问题。为了达到OTD的目的,我们就需要分析客户的种类,分析客户的需求及产品生命周期,并依此决定客户服务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相关流程、组织架构,最终设立不同的库存策略– 生产库存、采购库存及成品补货策略。这一系列的库存策略,决定了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长度及宽度,并通过库存这个“粘结剂”来驱动整个链条的各个流程及运作。从SCOR(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)的角度,库存都是存在在流程里面,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,大家玩的都是库存。所以在TIM里面涉及到整个链条的组织(People)、流程(Process)、IT(ERP)及业绩考核(Performance),所谓3P管理,企业的库存都在这里面隐藏着。从管理会计的角度,库存不是资产,是负债,因为库存就是钱,它占用企业的资金,它既是现金流的来源,也是现金流的耗费者,而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,所以,我们不仅仅要看OTD,还要看ITO(库存周转率)及E& O(呆滞库存风险)。而这三者是矛盾的,它们既对立,又统一。没有好的库存策略,OTD就无法保证,而反过来,如果OTD保证不了,E & O就会产生,库存资金就会贬值、报废,ITO就上不去,现金流无法正常流转,最终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– AP(给供应商的应付款)不及时,供应商不愿意配合,生产就不会顺利,出货、补货就会成为问题,从而导致AR(客户应收款)也无法及时得到,最终走向链条崩溃。所以,这就是为什么,从TIM角度,出发点都是围绕着“库存”这个焦点。而库存的载体实际上,一个是数量(Quantity),一个就是时间(Timing),所以,TIM审核的焦点都是看这两个东西,数量是否合适,时间是否合理;设计、解决供应链的问题,也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。数量、时间这两个要素就形成了所谓的“数据”(Data),所以TIM审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“通过数据做交叉验证”,你是否做到了;你如果做到了,是否做的合理,还有没有提升、改进的空间。总之,全面库存管理,既是继承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,同时又突出了“库存”这个供应链管理的载体,以“库存控制”为核心,通过分析、挖掘数据,让“数据说话”,最终达到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提升供应链管理绩效之目的。
来源: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