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键关注服务号,可正常接收回复、信息审核通知等实时提醒!
采购是花钱的部门,每花一分钱都应该充分考虑合理性,这是我到采购部后,领导提出的基本职责要求。
有一次,领导把所有采购的零部件价格清单发给了我,让我了解成本。
看到林林总总的零件号、价格以及使用量,我头皮发麻,不知道如何下手,而且光看采购价格的那些数据,也没有什么概念,于是就先到仓库将物料和型号一一对应。
到了仓库后,我看到仓库人员在把纸盒里的螺栓出库,我就问他们:“螺栓个小量大,怎么清点数量呢?”保管员告诉我:“称重量算数量。”
这是个好方法!我是否可以把所有同类的零件称称重量,看看各个产品的单个公斤价呢?既然想到就立即去做!
我马上打印一份公司所需采购的物料清单,包括每个零部件的称重量。大到桥壳,小到垫片、螺母,我都一一称出重量并记录。就这样,我每天搬着电子秤和磅秤在仓库里来回“移动”。经过3个月的时间,我把20多种桥型,50多家供应商的1000多个零件号全部进行了称重。
有了各个零部件的重量和单价,就能简单地测算出零部件的公斤价,然后按照产品的属性进行分类,将同类的产品、同样的材料做公斤价对比,公斤价高的产品再从加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上找出相关差异。
在此过程中,我发现桥上使用的齿轮,对于不同速比,不同规格,公斤价的差异较大。
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?
带着这个疑问,我前往两家供应商现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。经过分析、核实,发现锻造的工艺,以及原本每个规格型号的材料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。
于是,我从前期的成品称重数据中,进一步往上道工序延伸了解下料重量,以此算出正常的材料利用率。有了产品型号、下料重量、成品重量、产品单价以及产品定价的材料基准,包括废料的基准加上主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要求,这些数据和基础信息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零部件数据库。
也正是进入采购部后,我才有了第一次对零部件的称重量,有了对零部件基础数据的建立。透过这个基础数据库以及与供应商签订的价格协议组合分析,就能清楚一个零部件的材料、制造费用、管理费用等各环节所占售价的比重,从而为后续的商务谈价和公司降本奠定基础。
与此同时,也为我日后的采购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数据积累习惯。
“喂!我现在开车到了大市场,原计划到的口罩还是没有了,被其他需求单位现金提货拿走了,还有……”
“稳住,稳住,一定要稳住!”
“别着急,再等等,也许会有呢!”
这是我和领导、采购员在购买防疫物资时说的最多的话。
2020年春节期间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,公司延迟开工,学校延迟开学,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里。但作为采购人,我们需要冲在前沿,采购防疫物资。
然而一罩难求,仰脸的采购遭遇了各种囧境,一边防疫,一边紧急寻找资源,急得团团转。为此,采购员三次自己驾车到大市场抢购口罩。前面两次虽然抢购了一点,但对于需求来说远远不够,怎么办呢?
我翻阅着电话薄,寻找资源,又打了一通电话。
“王总,我们昨天预订的防护服到了吗?什么时间我能拿到?酒精呢?还有……”
嘟嘟,对方挂断了电话。
“戴总,口罩的话,我预付一部分可以吗?”
“不可以,我们都是全款预付,你们不付就没有……”
嘟嘟,又挂断了。
连续几个电话都是要求先付款后拿货,如果拿不到货怎么办?采购这些物资虽然紧急,但也要考虑风险,如何防范风险?再比如供货商的资质、口罩的渠道、口罩的质量证书等等,这些也需要提前查验。但作为专用口罩,采购也没有更多的验货经验,只能通过资质、包装和感官确定。
记得在一次寻找到资源后,采购把单价报备给公司,并说明需要预付款,公司也同意了,采购不断与对方沟通,看能否先预付1000元,订购10000只,我们心想如果货到了符合要求就要10000只,不符合要求就只要1000元的,这样也不会损失很多。因为不知道合格不合格,所以先交1000元,如果合格就再继续交钱,不合格就只要1000元的货。
可货到了的确不符合要求,本来说1000元已经付了,就要1000元的货,结果到了提货地点一个也没有了,说我们付的款少,都被别人拿去了,真是又着急又气愤!
从那以后,手机一刻也不离开手,与之而来的是口罩从正月初一0.8元/只,初二1元/只,初三1.5元/只,初四2元/只,初五2.8元/只,往后直接就是3.5元/只,3.8元/只,口罩价格行情就像一支暴涨的股票,一天一个新记录。
我们也和兄弟单位的采购一起互动着,和广大的采购同胞一起奋战着。即使知道小小口罩的成本不足0.2元,可现在就是这个价格能怎么办呢?
我记得很清楚,就在抢口罩的那个时间段,我手机里一天能多几十位新的好友,都是谁,说实话也搞不清楚,就备注口罩1,口罩2,口罩3……有些只是在朋友圈里,或者其他群里,别人推荐就立即添加联系。
多方渠道打听靠谱的资源,采购群里关注动态,门户网站搜索信息,朋友圈的任何一个信息都不放过,挨个联系,所有的招式全部用上。然而,各条途径反馈的信息都是资源很紧张,很多物资已经被征用到重灾区去了。
好不容易联系到了资源,道路封了,物料无法拉出来,我们采购人就充当搬运工,一点点地从仓库抬出来,自己开车接货。
听说兄弟单位直接开车带着现金去厂家提货,我们也立即效仿,结果冒着被传染的风险驱车100多公里去了口罩工厂现场,对方直接说昨天就没有货了,吃了个闭门羹。又去第二家,到了现场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,无功而返。
虽然困难很多,有时候也会有一点惊喜。比如不抱希望的时候,对方说可以给我们一些量,我们半信半疑地去了,结果真的拿到了2500只。尽管量不多,但确实是广大员工急用的口罩,质量也不错,当时激动得直掉眼泪。
作为采购,我们都很清楚直接零部件的购买,但对于应急防疫物资,一是没有资源,二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,要一边临时寻找资源,一边自行学习各种物资属性,比如口罩的成分、成本和功能。
通过这次防疫物资的抢购经历,我也了解了口罩有很多的分类,有多种材料,还有不同类别的功能,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,储备了很多口罩、消毒液以及应急防护知识。
作者:Anne 来源:宫迅伟采购频道
第一次接受赞赏,亲,看着给啊
便民信息
更多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