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则时事新闻,引发的采购“批判” !
Author
©原创
生成
海报
采购帮caigoubang.top

一键关注服务号,可正常接收回复、信息审核通知等实时提醒!

关注
一则时事新闻,引发的采购“批判” !
©原创 07-21

印度今年4月底,全国新增病例数达到破纪录的40万,同时伴随着病例数巨增的,还有听上去很荒唐的事情,全世界重要的疫苗、医疗器械和医疗级氧气生产国,在整整几个星期里陷入严重短缺状态。


第一个是氧气短缺。印度理论上单日氧气产能是8500吨到9000吨,然而问题出在,满载着氧气的低温罐车被堵塞在路况糟糕透顶的中部公路上。罐车从东部老工厂需要行驶1500公里才能抵达目的地,一旦途中遭遇事故或者拥堵,交付就会延误。后来,铁道部调用货运列车来运输,结果却没有专门的容器,最后还得从美国运来一批大型气罐,运来后,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,最后灌装,再长途运输,最终到达目的的。 


第二个是疫苗短缺。疫苗产能目标是每月1亿剂,但由于一度无法自产一次性生物反应袋,和过滤器,需要从美国进口,实际产能仅每月7000万剂。


实质的短缺,加上挤兑,加上不作为,让短缺持续了几个月。


本文,不做其他评论,仅从采购者角度出发,从此现象得到的一些感触。


  首先,我们要从关注物料,转变为关注整个供应链。在氧气的案例中,氧气是物料,配套的氧气罐是物料,在配套产能时,我们往往放重心在关键的中心物料上,比如氧气,缺忽视了其他 。而整个供应链,则还包括运输 。这里,氧气的运输成为了问题。


  就像在工程施工中, 经常会发生那种最认为不会出问题的地方,最后往往问题就出在哪里——墨菲定律。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,也最可能成为问题发生地。


  当然,案例中,也有积极的作为,值得我们参考。事实上,我们也一直在用,比如在紧急要货时,经常让供应商空运物质保供。 


   而从美国购买氧气瓶,这种在紧急情况下,全世界搜寻现货,也是一种解决短缺的方案。


   只是,这些都是治一时的问题的方法,最根本的,还是应该从源头上防范。


   源头在于供应规划时,忽视了供应商地域的问题。


早期选供应商,可能是选附近的,再后来,交通发达了,选全国的,再后来,我们说地球村,选全世界的。我们供应链人欢呼雀跃,觉得资源大大增加,可以购买全世界的最优产品了。如果地球大同了,这样没有一点问题,但地球能大而一统么,呵呵!


当然,选择没有错,但在全球供应链之下,如何做好备用方案,储备好替代者,这是一个需要提前规划的事项。今年年初,被堵住的运河,某些线路的集装箱费用增加,政治因素造成的影响等等,这些会越来越频繁发生的事件,我们是不是应该完善我们的风险监控。这个看起来又高又虚,似乎还很假的事情,是需要投入精力去管理了。


   建议,对于全球采购的物料,PEST分析法,用起来吧。(政治法律环境、经济环境、社会环境、科技环境)


对于需求量大的物料,在寻源的过程中,一定要注意当地的交通网络的发达性。承运商的可获得性等。一般运输,分为陆运(铁路、公路),水运,空运,管道,可以看看该物料适合的运输方式是什么,如果首选运输方式受阻,是否有第二通道可以打开。说到这里,让我想到了一句标语,要想富,先修路,我们的领导人是多么的具有先见之明啊。


千万不要以为,运输问题是供应商的问题,供应商含运费的价格,在引入时,价格低就OK了。日后物流成本剧增呢,实际上,物流成本随着高速管控,油价波动,对一些物流成本不容小视的物料来说,也是不小的金额。更不说物流线路太过曲折,周期太长,造成前置期过长,库存增加呢,甚至物流风险导致的中断风险呢,等等。这些都需要通盘考虑。


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集团公司搞集采的过程中。有些集团化公司觉得需要整合供应商,实施集采。可分子公司分布在不同城市,供应商却采用相同的供应商,有考虑过地域之间的运输成本么?


当然,有能力让供应商,跟随分子公司在外地建厂的步伐,配套建厂的例外。在这个事情上,有许多需要考虑改进的地方,比如:


1, 是否考虑用同一家集团的供应商,和分子公司本地化供应商相结合的方式。在物料分配上,进行搭配。以便平衡集采优势与分公司响应度的问题。


2, 如果采取向同一家集团的供应商采购时,那么在配送上,是考虑供应商直接配送到分子公司,还是采用集中配送到某家分子公司,然后再由公司内部调拨运输的方式?


从便利性上来讲,直接配送比较省事,但如果分子公司无质量检验能力呢,又或者太过分散,供应商无运输规模优势,而放到公司内部调拨运输,更具物流成本优势呢?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,而不能一概而论。


3,各分公司不考虑供应商运输成本的差异,各地分公司对同一供应商定同一个价格。当然,可以和供应商谈,什么根据各地量不同,考虑加权运费成本,定价。但价格好定,定后,能确保供应商不挑地方送货么,比如运输成本低的地方多送货,运输成本高的地方少送货。



   再来看疫苗的短缺。疫苗,1亿剂的产能。结果过滤器、一次性生物反应袋产能不足,造成实际只有7000万剂。


从这里,我想到的是:


1, 作为企业在快速发展扩张的时候,企业扩自身产能的时候,是否有同步考虑其他需配套的产能的提升。内部资源需要投入才能增加,外部资源,扩产也是需要时间的。作为供应链人员,当获知公司宏伟的销售目标,喜人的市场增长时,是不是应该快速反应,去核对供应商资源的产能满足情况。不要等到订单排出来了,才发现,哦,原来供应商产能不够了,这时晚了!


同理,我知道,很多公司在销售旺季来临时,公司内部会开动员大会,号召全公司全力以赴应对。那么这种动员大会,能否也和供应商开一开呢?


2, 我们在重点关心关键物料的时候, 是否也要关心下其他物料,甚至是常规物料。纸箱,怎么算都应该是常规物料吧,但多少公司,今年纸箱短缺造成生产线停线的?我们的产品,最终是需要齐套,才能生产出来的,哪怕少一颗螺丝钉也不行。


3, 关于品类的划分,我们都知道了。我想还需要强调两点,首先不同公司,划分是不同的。同一个物料,在A公司关键,在B公司可能就常规了;其次,最为重要的一点,即使在同一公司,不同时期,也会不同。当供应市场发生变化时,可能瓶颈变关键了,常规变杠杆了,也或许常规变瓶颈了,谁知道呢?不要觉得做一次品类分析,就一劳永逸了,在行业发生重大变化时,在一年一度供应规划时,都做一次吧。


最后一点,来谈谈哄抢。如果是各分子公司,总公司都共用相同供应商,而各分子公司,总公司下单人员又不同,而刚好该物料又发生短缺。那各分子公司之间,有没有出现抢资源的现象,有没有各顾各,要货备过多库存的情况发生?


这个时候,你是加入到哄抢的行列,希望自己成为哄抢高手,还是积极主动承担起各分子公司之间的协调者的角色?


当然,很多时候也需要有更高一级的管理层,能协调好各公司之间的事情,甚至包括调整生产计划的排产,来协调资源的最优分配。而这,又牵涉到组织架构的问题。很多时候,事情原本好解决,但组织问题不解决,事情就变得不好解决了。


作者:邓明彩  超过10年采购管理经验,曾在国内某知名世界500强制造企业从事采购工作多年。

原题:从医疗物质短缺,反思采购

免责声明: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欢迎转载,注明出处。非本网原创作品均来自头条号作者自行发布,目的在于交流、学习以及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,感谢。
阅读 90

第一次接受赞赏,亲,看着给啊

赞赏
0人赞赏
©原创
1
3
5
10
其他金额
金额(元)
赏TA

便民信息

更多

推荐阅读

热门评论
留言[限140字]
发表评论